汉代陶器6-陶猪圈
6、陶猪圈
东汉。红质陶。由连体的猪圈与厕所组成。上部为厕所,顶为四面坡;下部为猪圈。最大直径10厘米、高10.5厘米。
汉代陶猪圈
高二六班
曹璐佳
绿釉陶猪圈是一种低温釉陶质的随葬模型器,猪圈与厕所合一,反映汉代人们的生活习俗。猪圈呈圆形,围栏镂空,栏内有一肥猪。围栏一边处建有一间方形厕所,歇山式顶,檐伸出墙外,屋顶与厕可分开。顶圈外有梯拾级而上,通向厕门,粪坑与猪圈相通。猪圈胎呈红色,烧成温度较低,通体施绿釉,釉色光亮,是同类模型器的精品。
低温釉陶是流行于东汉为随葬而烧造的一种陶器。它以氧化铜或氧化铁为着色剂,以铅为助溶剂,烧成温度低,大约700℃左右,铜在窑内氧化气氛中使釉呈现美丽的翠绿色,铁呈黄褐色或棕红色。这件猪圈是由氧化铜为着色剂烧制的,釉面光亮,是同类器中的精美者。东汉提倡孝道,盛行厚葬,人们尽量为死者安排在阴间生活所需的一切,大到房屋建筑,小到日常各种用具,只不过多用模型器代替。牲畜圈舍是模型器的一大项,但因各地养殖牲畜种类的差异,随葬圈舍也有不同,湖南地区多见猪圈,反映湖南地区自古以来养猪业兴旺。
猪圈是现在考古学的命名,汉代对每种牲畜的圈舍各有其专名,如马圈称厩,牛圈称牢,羊圈为庠(xiáng),猪圈为溷(hùn)。与现代猪圈不同的是这种猪舍与厕所合一的建筑形式,而这恰恰是汉代的习俗,溷(hùn)本身含有厕所的意思,《汉书·五行志》记载猪如果跑出了猪圈(“豕(shǐ)出溷(hùn)”),是一种不好的征兆。同在东汉的许慎在注解“溷(hùn)”时说:“厕也,从口,象豕(shǐ)在口中也,会意。”唐代大注解家颜师古也指出“厕,养豕溷也。”可见当时就是圈圂与厕合一的。这主要是为积肥所需,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氾胜之书》就提到“溷中熟粪”,是指“溷”中猪粪尿、人粪尿和垫圈物充分混合、腐熟了的肥料。不仅民间如此,官方也然。汉武帝之子燕王旦密谋推翻昭帝自立时,猪群从厕中跑出,弄坏了宫中厨灶(《汉书·燕刺王刘旦传》“厕中豕群出,坏大官灶”)。大官,即太官,主管宫廷饮食,意思是猪都从厕中跑出,弄坏了御厨。史书记载这一现象,表明有不祥之事发生,意即燕王旦的谋反,会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