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才女袁成兰老师撰文纪念我校老教师王寄舟先生百年诞辰
袁成兰,笔名澄蓝,1938年生于江苏睢宁下邳,196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原江苏戏曲学院),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协会理事,1995年在徐州市文化局退休。
现任《当代徐州》常务副主编、《徐州杂文》主编,江苏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徐州市杂文学会会长,出版20多本专著,其中三本剧作选:《澄蓝剧本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散文、杂文、纪实文学等,约600万字。2012年编、著《百家杂文》、《徐州杂文》、《澄蓝杂文》,2013年主编《同窗文丛》8卷、《彭城文苑》10卷。
近几年先后在台湾、香港、日本、欧洲、俄罗斯举办书画展及采风活动。
前不久在《徐州杂文》编辑部办公室见到袁老师,她赠予我她的《戏文诗书画》一书。其中读到她的老师、南艺老教授顾永芝的序言:“《戏文诗书画》是我的学生袁成兰的戏剧文学、杂文、散文、艺评、诗歌、书法、绘画作品的精选合集,也是一套八卷本的《同窗文丛》的压轴之作。这些作品分属于综合艺术、语言艺术、造型艺术,除了表演艺术、实用艺术几乎囊括了全部艺术部类,是作者审美文化创造的结晶。”“都是喷溢着独特的审美品性的”。据此,我们也就知道了袁成兰老师为什么会被称为“彭城才女”了。
也是在那天,我还得知袁成兰老师为纪念我校老教师王寄舟先生百年诞辰而撰写文章。现将原文发布在这里,以表我们对王寄舟先生百年诞辰的纪念。
你还活着
——版画家王寄舟百年祭
袁成兰
今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我尊敬的版画家王寄舟老师,您从天堂机场,乘直降飞机,一下子来到徐州观音机场。由于这几年家乡巨变,您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您的故居艺波巷1号已建成了徐州电信大楼。您的“新居”已搬到建国小区27号楼。这里,绿荫成林,香花满园,真是个好地方。
王老师,您虽然离开这个世界10多年了,但我们一直没有忘记您,正如您的老友臧克家先生写的那首名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您,就依然活着!这不,在您百年诞辰之际,徐州市委、市政府交给市文联一个任务——积极筹备纪念您的百年诞辰活动。
昨天接到市文联李石剑老秘书长电话,说他正在编“王寄舟百年诞辰纪念册”,约我写点什么。当时我正忙这期《徐州杂文》,便随口说,“就把20年前您80岁时我发表的那首诗《您的刀》改改用吧。”李老师说“好”。
忙过这阵子,想想还得写点什么,因为王寄舟老师,不仅是我们彭城画祖,也是我老师的老师,我也跟他学过版画。那是1952年,我刚考入徐州三中,舅舅陈相松住淮海路56号地委宿舍,与“徐州大众报”美编钟伯友为邻,我自幼爱好绘画,因此每次去舅舅家,都到楼上看钟老师画画。钟老师也搞版画,常去王寄舟老师家约稿,有时我也跟去,于是认识了王老师。王老师平易近人,乐意孩子们跟他学画。他耐心地教我们如何握刀,要用中指抵住刀柄,食指和拇指紧紧握住刀柄端处,均匀地推、挖、刮……要使手中的刀别人难以拔走才有力度。刻斜雨用三角刀,刻田埂用大圆口,……十二种不同的刀,一把一把的示范,像在课堂教学一样认真、耐心,既不收学费,对非四中在校生,一样的“爱生如子”。
以后,我去南京读书,钟老师调到了东海县,从此失去联系。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佟苏丹老局长,李子秋先生创办《半乡苑》,才和王老师联系上。老人家虽然行走不便,仍拄着拐杖坚持参加活动,一次也不缺席。
1988年我应邀在香港举办陆港台“三兰书画展”。一位同事给我写信,去宁找一位名家题写展标。当时不流行送红包,我带了6只老鳖,那位书法大师满口答应,“我写好寄给你。”但他却“忘了。”王老师说,你们“三兰”都是诗人,应该去找诗人臧克家写,他的诗、书皆好。于是我拿着王老师写的介绍信,找到了臧老的家。他家人说臧老年龄大了,不能写了。当我说是王寄舟的学生时,臧老立刻答应“现在就写!”赴港前王老师还为我精心刻了一幅贺画《兰花》,以后在陆港台展出时,观众对这幅版画总是赞口不绝。
王老师不仅人品高尚,作品也是一流的。不仅画好、刀法好,尤其是画魂,特具生命力。我常琢磨,王老师的木刻刀究竟是怎样的刀,无疑是革命的刀,永不生锈的刀,是紧跟时代步伐的刀!刀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瞧,《女战士》的那眼神,充满对日寇的仇恨,那《雪地行军》的战士顶着风雪,生龙活虎,神态各异,那《报童》的呼叫恰似勇士吹响的冲锋号,《对准敌人》、《捷报》……一幅幅画面,极其生动。正因为您是一位现实主义的画家,您生命的脉搏始终与时代的脉搏共同跳动!
1937年日本鬼子入侵我们神圣的领土,您毫不犹豫,抛开爱妻幼子,带着您的“刀”,毅然投身前线,到第五战区,主编《战地画刊》和《正报》。同时还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胡风主编的《七月》,鲁迅主编的《文学》等刊物上不断发表您的版画,如《上工》、《延安灯火》、《对准敌人》、《捷报》……这些作品不仅鼓舞中华儿女奋不顾身英勇抗日,挽救民族于危难中,同时在莫斯科展出,召唤二战中的苏联民众,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发挥了强烈的号召力。正因为您的刀,是革命的刀,是永不生锈的刀,所以,人们会永远记住您,如今您不仅活在所有认识您,了解您的人心中,也活在我们徐州人民的心中,活在我们子子孙孙的心中!
所以,在您的百年诞辰之际,徐州市委、市政府这么重视,正为您筹备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
王老师,您在那个世界生活的还好吗?有同行切磋书画否?佟苏丹、李子秋创办的《半乡苑》迁到了王非女儿艳玲的画店《十月》去了。《半乡苑》老画家的作品,您在这里举办多次了。您的老友王明泉、赵松原、李士延、张安民、赵宗基、赵一鹤等数十位《半乡苑》书画家的作品都在《十月》展出过,也已仙游了。你们常在天堂聚会吗……请告诉这些前辈们,我们同样没有忘记他们……
王老师,你还活着!
2014年3月8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