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张紫玥4月25日广播校会讲话
诚信 担当
同学们,老师们下午好,我是来自学生会学习部的部长张紫玥,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诚信,担当
作为一位徐高中的学生,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我们所应该坚守的便是我们的校训,诚信,担当。在我们踏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孟信的人,家里很穷,无米下锅,只有一头病牛。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将牛牵到集市上卖了。孟信回来后非常生气,责备他的侄子不该把病牛卖给人家,并亲自找到买主将钱如数退还,牵回了自家的病牛。
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清楚地看到孟信手中紧紧牵住的绝不是一头生病的黄牛,而是一条高尚的道德纤绳,它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引入了纯洁的圣地。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我们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帮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中国可以说是“诚信”的故乡,“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在2000多年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而“信”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曾子常常谈“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曾子每天反躬自省的三项内容中的一项。在《论语》中从个人修养也说到“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车兀,其何以行之哉?”作为一个人来说,人无信则无以立,无以行。孔子谈到治理国家大事时还说到“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站在为政者的立场上,孔子认为“信”比军队、粮食还要重要。荀子也认为“诚信生神”。到汉朝董仲舒则把“信”列为“五常之一”:“夫仁、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汉朝许慎在《说文》中释“诚”为“信也”,释“信”为“诚也”,诚信互训。宋朝朱熹认为,诚是自然的实,信是做人的实。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则认为:“人与人相於,信义而已矣;信义之施,人与人相於而已矣。
自古以来,考场上少了不的便是诚信。诚实考试”说起来便是天经地义般的平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同学往往不能恪守道德底线向越过雷池。“静观尘世求一是,诚待学问二心”,世上弄虚作假者不少,沽名钓誉之徒也大有人在。惟独做学问,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读书人应以节操为本,以诚信为基。身为徐高的一员,我们更应传承民族美德,树立道德新风。
我们真诚希望各位同学凭自己辛勤的汗水和真才实学,在期中考场上发挥出色水平,以诚信考试为荣,以违纪作弊为耻,弘扬求实学风,维护知识的尊严!用诚信品德向自己、向老师、向家人交上一份高水平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