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教师发展规划 >> 正文

第十一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观摩心得(谢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20 浏览次数:549 次

       20161010日至12日,我与本校的两位年轻教师一起参加了第十一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的观摩活动。短短的两天时间,我聆听了来自省内的优秀教师八节主题为“让学习真正发生”的优质课,收获颇多!

收获一:优化课堂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收获二:深层次的民主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收获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

 

优化课堂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的三个途径:

1.问题导入情境创设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司雯老师在她执教的《独特的民族风》中,用优美抒情的一首具有浓郁蒙古风格的歌曲《鸿雁》,配上绿草如茵、野花遍地的大草原画面,迅速将在场的学生和老师带到了辽阔的草原上,感受到蒙古族特有的音乐风格。

在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鉴赏的环节中,教师用感受、分析歌曲的节拍——散板——曲谱中的装饰音,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细致地通过音乐要素来分析蒙古长调的音乐特点。

2.有效的师生互动

   在短调《嘎达梅林》的教唱活动中,教师通过3个步骤①根据学生原有的音乐基础演唱歌曲②聆听腾格尔的原唱,体会演唱中如何表现农民起义艰难的情绪③对比分析学生和原唱的发音有何不同,练习句尾的归韵④找到原唱与记谱的差距,练习下滑音。随着课堂教学互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演唱有了越来越浓的“蒙古味”。这节课的这一环节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生的有效互动确实可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真正发生。

3.尊重学生差异

    初中的音乐展示课中,来自丹阳市华南试验学校的洪云俊老师,在课前充分了解学情,预设处在变声期的初中生可能存在的发声问题,将学生男女生合理分组,减轻换声期学生不敢张嘴唱歌的心理障碍,让不同演唱基础的学生都愿意参与歌唱。其次,教师将歌曲《银杯》的难点分解,先教歌曲中学生感兴趣的蒙语“赛勒日外咚赛”,再教唱较难的带装饰音的乐句,逐步地扩展乐句的长度,学生在不经意间就学会了歌曲《银杯》。这节歌唱课亮点在于让每一位同学都乐于参与歌唱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

   在这次的观摩活动中,我不仅有机会聆听了音乐课,还聆听了美术课、体育课和语文课,这种跨学科的听课,给了我很多启发。作为一线教师,因为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才会促进我们不断探索创新,让民主教学走向深层,让学习真正发生;正因为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准确把握课堂的教学目标。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能“引”(引导)、能“等”(等待)、能“享”(分享),从而让学生真正发生,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一次观摩学习的计划,同时也深深感到,作为一线教师、班主任,走出去——不断学习、开阔眼界,对于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对于教师的教育成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返程的路上,我与同行的老师有了一个共同的期待——期待下一次的培训、期待下一阶段的学习和提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