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教师发展规划 >> 正文

杨九诠:好的课堂就是说全说好一句话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6-16 浏览次数:267 次

近来,“什么是好的课堂”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这无疑是课程改革深化期突出的表征之一。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领域。文献显示,新课改以来,对课堂教学的讨论有两个高涨期。第一个高涨期是2006年-2008年。第二个高涨期是2010年至今。第一个高涨期,处在课程改革的实验阶段,时值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课改从第一轮渐次过渡到第二轮。它显示了课程改革实验正进一步从理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第二个高涨期,方兴未艾,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勾勒出课程改革从实验走向深化的基本风貌。单从文献看,课程改革15年以来,后5年讨论课堂教学的文章大约是前5年的3倍。孟子云:“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和“主要任务”。课堂是育人最主要的时空阵地。“课改”必须要体现于“改课”,见效于“改课”,用文件的话说就是要“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人们给予了各式各样的回答。这些回答,大致可分为三类:偏于修辞的,如“扎实”“充实”,“新、趣、活、实”等等;偏于技术的,如基于要素分割策略或行为分析策略;偏于理论的,如基于建构主义主张的,诸如“主体性”、“生成性”、“互动性”、“反思性”等各项要求。总的来说,不同的表达都可以相互参照、相互补益。笔者这里也试图给出一个易于理解同时又具有解释力的表达,即:好的课堂就是说全说好一句话。

要说全说好一句话,必得是主谓宾齐备,否则即为“病句”,那么这节课就是出了问题的,甚至是不好的课。

先说宾语。宾语表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该是真实的,这不仅是指没有错误,更是指符合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应该是有用的,比较好地考虑到课程内容的社会维度,是学生值得学习的;应该是美善的,比较好地考虑到课程内容的学生维度,指向促进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看来,宾语不只是客观的知识,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课程意蕴。

次说谓语。谓语表示认知的过程和状态。基本要求是,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动词。但这还不够,课堂是情境性的,谓语动词应是实践性的。课堂教学是生成的过程,预设是朝向生成的,而不是相反。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主动建构的。灌输的教学,实际上只有宾语而没有谓语。“灌输灌输,一灌就输”。输掉的不仅是谓语,宾语也会因此坍塌为残垣断壁。反过来说,好的谓语必然能够赋予宾语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最后说主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是课堂的过客;是学习的主体,不是学习的仆役。学生的学习是生命存在的特定状态、行为和方式,是生命打开的过程;它自成目的,是自我的建立与生成、认识与呈现。浓厚兴趣这一内在需求动力,所引发的自主朝向谓语和宾语的深厚的“知情意”,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表征。如果顺着学生是为了学习、学习是为了分数的应试教育逻辑,那么,主语实际上是虚位的,从而被作为手段和工具异化为条件状语。这样没有主语的句子,谓语必然是残废的,宾语也必然是残缺的。

当然,要成就这样的主谓宾,离不开好的状语成分。课堂远不只是外在于学生的处所状语,更是课程资源、课程组织和学生学习机会与发展机会的创生性结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生命时空的塑造。学生,连同他所施的谓语、所致的宾语,寓于其中。这个“其中”,就是充盈着迷人教育性的课堂。

有人问台湾师范大学张春兴教授:“你是教数学的老师吗?”教授说:“我不是教数学的老师,我是教学生学好数学的老师。”“学生学好数学”,就是一句全的句子,同时也是一句好的句子。好的意味,就在他否定再肯定的妙答之中。(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10日第9版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杨九诠阅读原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