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年级学科执笔人年月日
课题 |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 课时分配 | 本单元需课时 | |||||
本节课为第课时 | ||||||||
教学 目标 | 了解《黄河大合唱》相关知识。 | 为本学期总第课时 | ||||||
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 ||||||||
情感: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 ||||||||
重点 | 《黄河大合唱》第一、四、五、七乐章 | |||||||
难点 | 情感激发 | |||||||
教学方法 | 讲解法、练习法、情景体验法 | 教具 | 课型 | |||||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导入:播放音频《保卫黄河》,提问:词曲作者是谁? 三、新课学习 1、简介冼星海生平。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1926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2、冼星海主要作品 ※声乐套曲4部《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 ※交响曲两部《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 ※管弦乐曲《中国狂想曲》、《谐谑曲》 ※论著《救亡音乐在抗战中的作用》、《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 3、《黄河大合唱》创作经历 4、《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构成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声独唱)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合唱)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 第六乐章《黄河怨》(女声独唱)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5、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乐章一开始就采用了大号和大鼓两种乐器,节奏紧促,紧接着是男声朗诵,一下把人思想带到黄河边,听众的心绪突然有得释放,原本积蓄的激情一下爆发在黄河边。随后采用的的男女声混合唱的方式,使人一下联想到黄河边气势磅礴的浪涛。在经过短暂的激烈后,乐曲节奏逐渐趋于平缓。 主题旋律:投影 问题: (1)、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2、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场景? (3)、歌曲的情绪? 6、欣赏:(朗诵词)是的,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歌词: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分析:《黄水谣》是歌谣式的三段体,采用对比手法写成,第一段旋律抒情、明朗,是苦难人民对过去黄河两岸美好、和平、宁静生活的遐想。第二段悲愤的音调,缓慢的速度,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黄河依然如故,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 问题: 1、演唱形式?教师范唱 2、具有什么特点 山西民间音调,用民间歌曲中常用的对答形式写成。最后的混声合唱更显示了坚决打击侵略者和“一起打回老家去”的决心。 (3)、总结。 7、观看钢琴曲《黄河协奏曲》 对比分析。 8、《黄河大合唱》的影响 | 学生活动 回答问题 阅读 阅读 回答 回答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