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心灵导航 >> 正文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10-15 浏览次数:236 次

中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离异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普遍化、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等,使现在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比过去更为突出。本文从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高中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例如有位中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习的兴趣。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同学”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例如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心理上又不接受其他同学,甚至是排斥或仇视,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自认为没有人理解自己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对校园生活感到厌倦。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谐,使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女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大打出手。他不愿呆在家里,不愿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二、影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要素

1.家庭因素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非常之大。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如果家庭内部成员关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开朗乐观,适应环境的能力会更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作为学校的基层管理者,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在培养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应注重采取良好的对策:

第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通过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达到德育的氛围、智育的启迪、体育的设施、美育的情趣等基本要求。要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团队及班会活动,既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又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质教育。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友爱团结,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第二,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充分利用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设心理自助餐,订阅有关报刊,购买有关书籍,学生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的心理检查及咨询服务。对已发现有心理危机或有家庭病史的同学,要注意追踪了解、交谈,帮助他们建立克服危机的信心,特别是要与家庭配合起来,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心理指导。总之,通过咨询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因人疏导,因材施教。

第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主渠道。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协调各学科教师,强化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既结合学习内容训练学生智力心理,发展学生智力,又结合教学锻炼学生学习意志,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健全发展。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积极主动,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消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此外,根据生源情况,学科教学中要注意面向后进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对后进生的情感投资,从行动上接近和爱护后进生,挖掘、发现闪光点,保护积极性,给予表扬鼓励,用引导代替斥责,用提醒代替讥讽,从而增强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智力心理素质。

第四,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努力提高家长素质。定期与家长沟通或召开专题家长会,介绍心理健康内容与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分析特点,指导心理疏导方法,也可以进行家访,共同疏解学生的心理困惑。

总之,以上内容要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争取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建立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保证中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