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教师发展规划 >> 正文

2016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培训心得(孙小羽)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02 浏览次数:573 次

为了人生命的成全———所学校的教育信仰

来到“传说中的”省锡中,亲眼见证了它的“不可复制”,更让我对这所学校的教育信仰心生感佩和体悟。唐江澎校长在对校史上十大训育标准的感悟中,提炼出16个字: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

孩子第一应该发展的是什么?是生命的茁壮,生命力的逐渐旺盛。他说,教育家洛克甚至说,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别的奢望了。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都不能以妨害人的生命健康为前提和代价。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孩子有呵护生命的意识、养护生命的习惯、照料生命的能力。因此,锡山高中的体育不是强调更高更强更快,不是刻意追求运动场上的第一,而是要引起更多的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通过体育课的陶冶,学生可能不会成为运动员,但要养成运动的习惯,成为体育的消费者甚至体育迷。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在校园中选择游泳、击剑、足球等丰富的体育课程,每天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运动会则是学生展示“力与美”的舞台,学生在运动中获得健康、快乐和自信。

哲人说,真正的幸福建立在美德之上学校应该培养精神高贵的人。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孩子拥有正义、仁慈的精神底色,崇尚美德,修身养性,有责任,有教养,以高贵的精神赢得社会地位。唐江澎校长对教育现实有着真实的体察:“没有升学率就没有今天,只有升学率就没有明天;没有升学率就没有地位,只有升学率就没有品位;没有升学率就走不动,只有升学率就走不远;没有升学率就会边缘化,只有升学率就会庸俗化。”我们看到的是校园浓郁的书香氛围,书店中有经过挑选的好书,浅阅读区有学生可带走的各种杂志,每个教室配有学生专用“书房”,学生可随处享受阅读的乐趣。

怀特海说,一个人仅仅见多识广而没有智慧,他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而令人讨厌的人。我们的教育应该千方百计增进学生的智慧,让他们做一个智慧卓越的人。唐江澎校长指出,当前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仍恪守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以传授知识为主,这是知识储备型社会的教育。但我们已进入了能力发展型社会,教育应该培养能够创造未来的人。这样的教育应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它导向事物的本原,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因此我们在校园的五大课程基地中看到的不仅是硬件设施,更是“课程”在发生。课程基地的墙面上展示的是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的谢超同学的创新成果,而非什么“高分学子”的求学事迹。

教育应使孩子情感丰盈。好的教育,应该是这样一种思想活动,即让孩子去接受美与高尚情感的濡染。艺术和文学不但直接给予我们充满想象力的视野,而且由它所焕发起的审美情感,使我们对价值具有生动的理解。如果伤害了这种理解,就会削弱人整个精神领域系统的力量。所以唐江澎校长坚决认为:教育不能过度关注单一的技能,而要通过文学艺术的熏染,培育美丽的心灵,丰富的情感,使孩子充满激情,有创意地生活。除了看到学生们举行诗歌朗诵会,演出话剧《雷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合唱表演等,我还看到了艺术中新每个开关、消防栓上都有学生们充满创意的涂鸦。

还有多少是我们在短短几天中看不到的呢?我不能说我已完全懂得什么是对人生命的成全的教育,但我知道就这就是锡山高中的教育信仰。想到我校“走进学生的生命”的办学理念,也有着同样的信仰内核。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这是雅斯贝尔斯著作《什么是教育》中的名言。唐江澎校长说他很认同这句话,因此常常自省自己是不是总在做一些“劝学”的工作,甚至调侃着说让我们每位参加培训的老师看看自己是不是总在做“反教育”“反人类”的事。我想我们一线教师不管有多少的无奈和苦恼,也要在心中保存着一些对教育浪漫的、诗意的追求吧。

“学”与“教”和谐相长——一堂语文课的追求

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语 老师挂在嘴边的话。但知易行难,语文课堂的教学实际状况,却令人忧虑。教师往往以完成授课任务为主要目的,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关注甚少,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调控,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这其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在旁听了省锡中一次以此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后,我对这一问题又获得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我们的语文课堂,往往存在以下三个具体忽视学情的问题:一是教前疏于学情分析。在备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根据教材的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没有根据具体学情进行设计。认真分析学生起点的教师较少,多数教师忙于备教材,对学生的学情往往无暇顾及,只凭印象有一个笼统的判断。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认识的模糊化,使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二是教中懒于互动调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不足,没有认真去观察与发现学生的疑难与困惑所在,往往是一厢情愿。学生懂的东西,仍不断地教;学生不懂的内容,老师偏偏不教。没有根据学情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无法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三是教后失于效益评估。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往往忽略了学习结果评估与跟进,没有依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控与跟进,也就无法真正落实教学目标。

其中“教后”这个环节,是语文教学的薄弱之处。由于缺乏评估与跟进,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学情状况,难以获得一个理性的把握,更难找到改进的方法。这严重制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想,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一是在调控课堂教学设计时注意学习起点的学情诊断,进而根据学情,调控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支架;而是在调控课堂教学实施时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情,同时在对话互动中诊断学情并在对话互动中调控推进,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情需要提供补充性学习,根据学情需要提供拓展性学习;三是在评估调控课堂教学结果时一定要重视语文作业的评估功能,采用循环式根据策略及差异性补救性策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追踪和补救。

《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执教者在第一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课前收集了学

生阅读文本的问题,并有意识地整理归纳,作为课堂文本研读的主问题。但在后两个方面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课堂的有效对话没能很好地生成,教学效益不高。《逍遥游》的执教者则大胆地处理了第一步骤,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番“冒险”,其课堂的有序引导和有效对话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激发,教学效果较好。究竟怎样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探讨。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教师的精神品格

学校的教育高度,是由教师群体的道德境界、学问水平和生活方式决定的。唐江澎校长具体去做的是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把他们当作知识分子培养。2010年,锡山高中推出了百万百卷读书行动,即5年内投入100万元完成每位教师阅读100本书的目标。现在,唐江澎校长说他不会用硬性检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落实教师到底有没有读书,只要阅读本身在发生就是好的。

迪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学校教育所承担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终生的读书人。身为教师的我们,自己先读起书,再自然而然地带着学生们读书,将人类文明珍贵的货物经由书本,运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这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和美丽的事情。需要自我反思的是,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没有时间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懒惰的最好借口,读书自然成了负担。我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更不是对付某一天的课。读书,应当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教学,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这样,教师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在这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我想还是用狄金森的诗来自勉吧:跳着舞过暗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