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培计划(2014)”--------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项目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语文班研修总结
“国培计划(2014)”
--------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语文班
研修总结
江苏德扑圈官网约局_德扑圈苹果最新下载_德扑圈官方ios下载许海燕
2014年11月17至26日,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4)”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语文班的学习。这是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财政部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人大附中从2010年起承办权这一研修项目。项目组希望在培训的基础上,开发完善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研修项目的培训资源,包括教材、资源库和网络培训课程,建立一支由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成员、语文教育专家、著名文化学者、骨干培训者和优秀一线教师组成的培训团队和教学研究支持团队,探索并形成包括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和网络支持平台等多种呈现方式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的、培训和教研相结合的全新培训模式,进一步完善语文教育教师培训平台和高中语文教学资源平台,为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持续的自身专业发展、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网络支持。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曾在讲话中说“推进实现教育均衡关键在师资,只有教师水平基本达到均衡,才可能谈得上教育均衡。当前最缺乏的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因此,希望能为国家分忧,为教育解困,用我们的探索与实践,为优质学校输出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总体回顾,本次培训涵盖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三个纬度。在课程设计上,围绕“教学设计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研修主题展开培训。研修以“教学设计”为着眼点、突破点,深入研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学策略的选择、学生活动的组织等教学设计相关问题,尤其强调注重从学情及学生发展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意识,切实提高骨干教师设计实施语文课程的能力。通过培训,促使各地骨干语文教师能进一步深入理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开阔视野,提升认识,提高教师个性化实施语文课程的能力。此外,基于人大附中的教育创新成果,这次培训设计了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内容,由翟小宁、周建华校长讲授。项目组希望,我们学员通过研修培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种子”教师作用,在各地真正起到带动、辐射作用。培训采取集中研修的方式组织实施,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参与式培训、专家讲授与问题、案例研究、网络平台研修相结合的方式等。
研修过程中,一些专家 、老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饥似渴的学习、交流、听课、观摩,一本笔记在三分之二的时段上已经记完。再次坐在课堂上的幸福感充满内心,具体的感受总结如下:
第一天的报到,拿到《研修手册》,了解到这个研修班有来自全国十个省、自治区的老师、均是各地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倍感压力。仔细阅读《研修手册》,看到钱理群、孙郁、漆永祥、翟小宁等许多名家、专家讲座在列,又倍感欣喜。
授课第一天,周建华校长介绍的专业发展案例给予我很大启发。老师的课堂用语“我说清楚了吗”与“你听明白了吗”有着质的区别:它代表着由关注执教到关注学生的转变。体现着新手老师与专家教师的跨度。周校长告诉我们:机会就在那些被抱怨的地方(马云);帮助同行,就是帮助自己; 帮助同行成长,自己会更好成长;帮助同行优秀,自己会更优秀; 帮助学生优秀,学生一定会比您更优秀。这也许就是这次培训的目的所在。
第二天,有幸聆听了翟小宁校长“为了孩子幸福成长”的报告。他从“道法自然与万法归宗”谈起,认为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使人变得幸福。教育宗旨不仅要适应人,更要的是引领人。要用生命拥抱教育,拥抱语文教学。而他所介绍的人大附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大附中的学生是幸福的。
第三天,培训的组织者特意安排我们全程参与人大附中市级语文活动“走进文学经典名著,推进语文课程改革”。首先,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作发言。他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经典的阅读会成就一个人精神的高度,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这个时代的阅读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个时代的阅读和每个人的阅读又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人类的精神阶梯就是随着我们的不断的阅读而不断前行的。没有阅读永远不可能有个人心灵的成长,永远不会有精神的发育。阅读不能改变我们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我们人生我们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是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气象。所以阅读尤其是阅读那些最伟大的著作,往往才有可能让我们精神有真正的高度。”接下来我们观摩了两节名著阅读研究课:刘成章老师的《重读四世同堂>》,许晓颖老师的《狼图腾>与重返狼群>比较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总结发言:语文课本充其量我认为只是滴水,而课本之外则是浩瀚的海洋,情感平原就会荒芜,心灵的泉眼就会荒芜,认识注入心灵发痒变成机器人。而真正的读书是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读整本的书,从而把世界当课本,而反过来我们把课本当成了世界。就如同玻璃杯里栽种树。关于课程建设新课标的前沿这样写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引导学生多书,我和我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不想带着孩子整天在蜗牛角上,我们想在孩子的成长黄金时期,初中的阅读对孩子的终生是最重要的时期,我们希望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取舍,把古今中外的课表精神落到实处,加强人文积淀,自然而然的提升听说读写及语文的综合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提供奠基。他的发言多次被掌声打断。
下午的评课环节,初二语文备课组组长林琳作了《满架蔷薇一院香——用过程性评价推动阅读》阅读课程介绍。他们将日常的读书要求与评价相结合,推动了全年级学生的读书活动。人大附中早培语文备课组组长吴凌作了《淡淡书香满课堂》的阅读课程介绍。自2010年起,在语文特级于树泉老师的带领下,附中初中语文教师尝试把“名著阅读”带入语文课堂。具体做法是:打破传统语文教材的限制,大胆整合教材内容;培养阅读兴趣,让“场效应”促进集体阅读;以读写结合为主,辅以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进行立体阅读,读懂人生“无字书”;用过程性评价,推动名著阅读。这些都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最令人激动的是七十六岁的钱理群教授全程参加了下午的活动。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钱教授谈到:读书,为了健康的快乐的有意义地活着;要静下来读书,在无意义中求意义,不合理中求合理;学校、家庭、社会读书结合起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等等。老教授的谆谆教导感人至深。
第四天是漆永祥教授“中国文化上的经典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讲座。他谈到:“了解传统文化,养雍容澹泊之致,撰雅洁明丽之文,则仍须阅读最基本之经典。”他对古籍经典的解说令我们沉醉其中。
第五天安排参观鲁迅博物馆,人大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给我们安排了最好的讲解员。听着讲解员的细细解说,看着橱窗里放着的一本本书籍,一幅幅图画以及墙上的一句句箴言,我开始更了解这个如此具有争议的文学巨匠,更全面的了解了鲁迅,觉得他真是一个全才。他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了不起的成就,鲁迅先生的一生 ,可以说在文化思想界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用笔同敌人斗争,也用笔疗救愚弱的民众。
下午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李镗老师给我们做了关于工作坊的设计、实践与思考报告。李镗老师的三支笔原则:黑色的做题,蓝色的讲解,红色的反思。这个做法值得我及指导学生去实践。李镗老师说到一堂好课的四个维度,一是上完这节课后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否增加了,二是从知识到技能上孩子发展了多少,三是是否教了可以牵引孩子一辈子的好方法,四是这节课的价值是什么。每一个维度,都值得我们深思。此外,李老师反复提及的PCK测试很想一试。
第六天是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特级教师李滨老师关于“教师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的报告。她从教师培训的发展历史、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专题跟进式校本教研三个方面作了讲解,让我学习了先进的相关培训理念及观摩实践课例录像及了解学科课堂教学现状。
下午是首师大教师张彬福的“语文教学现状”的专题分析。他谈到:提高课堂效率,第一个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他说: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这句话令我感慨颇多:教师可以不完美,但是要负责、智慧地引领学生走过人生关键的一段路。
接下来的国培学员仲玉梅老师与人大附中李明珠老师“同课异构”课堂观摩精彩纷呈;与附中高二语文备课组的交流让我们受益颇多;北京市学科带头人王艳老师作了“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与课题引领中提升教师培训能力”报告。特别是附中王强老师介绍了人大附中读经班的“读经”三个方面的特点:以儒家经典为主脉;以师生共读切磋为课堂形式;以文本贯通为理解方式让我们了解了人大附中语文组把学生人文修养的提升作为语文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国学教育。王强老师还给读经班找了一个班训:“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他跟学生说:一个人的胸怀、识见、气量和他求真求善的心,远比其知识储备、学位高低要终要的多。人大附中希望他们的学生都是海纳百川、贯通六艺的完整的人。而附中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沈献章的“高三教师成长与能力培养的培训”报告让我们明白人大附中近几年取得辉煌成绩的关键所在。
还有佟世祥、周濂、于树泉等专家、教师的报告......十天的培训、研修,聆听大师的智慧,坐享关于语文教育的精髓,盛宴煌煌、沉浸其中。
此外,每天的评课上传、研修分享也令我提升很多。来自新疆的艾发其老师谈到: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一直抱怀疑态度。来到人大附中,我找到答案。这里的“好”应该是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方面面中任何一个或多个方面的进步,同时也指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发展和提升;“不会教”首先指的是不会从多个方面去找教育学生的切入点进行教育,而把目光只盯在学习成绩方面,它也指不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去引导去教育学生,不会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如果老师只是把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唯一标准,那只能算是“不会教”的老师了,因为这样的老师在方向定位上就出现了偏差。而人大附中的理念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他们的这种做法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就行了很好的诠释!他的分享也消除了我作为教师,一直以来对这句话的反感:要以积极的态度,开阔的视野去理解它。
来自四川的张翔老师很机智,找机会参加了一个高三文科班的家长会。家长会分别从班级学习先锋组、全班学习情况,其中包括小组竞赛优胜者颁奖、小组介绍学习经验、三位同学学习笔记一览、凭什么你上北大几个方面,与家长明确问题,达成共识:我们,进入了提升成绩的黄金时期,行动决定一切——脚踏实地,处理好校内学习与校外补习的关系,听讲与思考的关系,跟着老师走与自主复习的关系,强势科目与弱势科目的关系;思考是学砸了还是考砸了,是真干还是假干,是黑马还是白马,是马虎还是素质低,是心动了还是行动了;如何多挤出点时间投入学习等等。班主任准备相当充分,拿出了本届学生、上届学生、2009届学生的资料,可谓有备而来。 我们看到了人大附中的老师相当努力,力争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到最好!
理念在聆听中改变,能量在观摩中积聚。感谢“国培”,感谢人大附中。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