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窦月玲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计】
★忆旧知
1.何为联系?
2.联系的特征有哪些?
★自己学——阅读教材
1.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具体要求是什么?
★一起做——合作探究
探究一:从哲学上看,“坐井观天”和“盲人摸象”共同犯了什么错误?
探究二:钟表由各个零部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具有计时的功能,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三:钟表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没有各个零部件能形成钟表吗?这又说明了什么道理?
探究四:战国时期燕太子丹的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教别人——智慧分享
1.请同学们根据木桶(短板效应)理论,说说“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你能想到哪些体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成语、俗语、名言、典故?(小组内交流,推选一名代表在班内交流)
①滴水不能行舟,独木不能成林。
②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群则乐,离群则悲。
③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④细节决定成败
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⑥画龙点睛
⑦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
⑧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固新知——本框心得
1.知识方面:(提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生活方面:(提示:生活中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
3.学以致用:
(1)(2013年江苏高考第27题)“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B.系统与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一个木桶由许多个木板组成,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事实说明:
A.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木板的长短和木桶的容积是因果联系
C.部分制约着整体
D.整体由部分组成的
(4)历史上,海南曾因地处边陲而被视为“化外之地”;在明代,海南因航海和卫戍的需要而受到重视,被称为“南溟奇甸”。改革开放以后,海南地位空前提高。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下,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人民努力把海南建设成生态示范省、国际旅游岛。海南的发展历史揭示的哲学道理是(海南卷第21题)
①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发展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部分的功能之和构成了整体功能,部分的发展就是整体的发展
③整体统率部分,部分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④只有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发展好局部,才能实现整体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轻松一刻
田忌赛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