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从容迎高考
孩子备考进入最后阶段,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已不期而至,家长应该怎样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和物理支持呢?
陪伴孩子从容迎高考
■朱虹
小剑妈妈急死了,大考在即,儿子好象怎么也进不了临考状态——一副不急不忙的样子。她实在忍不住跟孩子念叨起自己在这段时间是怎么为他忙活的,还举荐榜样:“你看那谁,每天自己上表五点起床,周末也不例外;还有那谁,从不肯跟爸妈外出吃饭,怕耽误时间……”妈妈想刺激小剑动起来,不料,小剑沉着脸一言不发,最后冷冷地说:“你有能耐你考。”
家有高考生,整个家庭难免会进入一种非正常状态。家长该怎样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和物理支持,帮助孩子抖擞精神,度过这段冲刺期呢?
营造自然平和环境
帮助孩子稳定情绪
到考前最后几周,考生父母应努力让自己成为稳定的力量,帮助孩子熬过这最后几周,千万别指望孩子成为“黑马”脱颖而出,使孩子因承受不必要的压力而把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信心挤跑。
即使是那些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也不会认为自己十拿九稳,更何况毫无把握的考生,如果父母再恐吓“如果考不好,就会……”,或喋喋不休地说些当前情形,势必影响“军心”,让考生复习考试失常。其实,这种恐吓或唠叨只能说明父母比孩子还紧张、害怕,朝夕相处的孩子岂能不知?
和平相处为大局
由春入夏,随着天气转热、压力日增,孩子的精神状态有可能更加浮躁不稳,有的孩子变得嗜睡好吃;有的回家就把自己关进小屋,不准家人打扰;有的孩子乱发脾气,或牢骚满腹,或动辄委屈掉泪;有的怕声音干扰,要求家人不准看电视、不准聊天说笑,甚至不准走动……虽然有的专家认为应以“平常心”看待高考大事,不赞成给孩子太多特权,但家长要体会到孩子确已身心俱疲了。如其表现只是略有不合理,家长可尽量不计较、不责备,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唠叨唠叨,耐心倾听,并对他的苦衷表示理解,在他想不开的问题上开导他,在有些方面适当配合他,如保持学习环境的适度安静等。
考生大多希望家人知道他们正在受苦,不希望看到家人欢乐如常的场面,因为那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在孤军奋战。但是,有的家长为孩子改变了自己的作息时间,晚上盯着孩子复习,或在孩子熄灯就寝后自己才敢回房睡觉,结果引起了孩子的厌烦感,因而压迫感骤增,控制不住时只能发泄不满。亲子冲突由此而来。要想避免这种状况,家长最好先要明确一个原则——让孩子感觉自在、舒服是最重要的。
变加压为支持,变怀疑为鼓励
“尽人事,听天命”的道理人人都懂,“不给孩子过多压力”的话每个家长都会说,可一旦自己成为考生家长的时候,当年做孩子时的感受以及从书上读来的道理就都一股脑儿抛诸脑后了,许多的“刻意”与“条件反射动作”,都让孩子深深体会父母的热望、担忧与不信任,情绪难以稳定。
有的家长说自己特别在意这个问题,通常是避开高考,每天只与孩子随便说笑、聊聊天,顶多安慰安慰孩子。殊不知,很多孩子就是接受不了家长每天挂在嘴边的各种安慰话。家长不如少说一些,多料理家务或读书看报,适时鼓励即可。
有时,家长想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与支持,但却说出了“看样子胜利在望了”、“你一定没问题”、“准备得差不多了吧”,这样的话容易变成孩子莫大压力的来源,不如换个说法“不用去理会多少人报考,你尽力而为,我们相信你会考出自己的实力”,“即使没考好,你还是个非常努力的学生,也是我们的好孩子,到时候我们再一起想办法”,这样孩子才能从容不迫地复习、备考、应考。
调控焦虑,步步为营
焦虑原是人类身体的警报系统之一,适度焦虑可以帮人提高做事效率、争取更好结果。过度的焦虑却会把自己燃烧起来,而适度接受则会降低考试带来的威胁感。
一般来说,引起考试焦虑有四个原因:一是父母、老师期望过高,自己也没有正确认知;二是错误地夸大了考试与个人前途之间的关系,坚信“一考定终身”;三是过于自卑,低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四是考前过于疲劳,饮食、休息不正常。
教孩子掌握方法调节焦虑
告诉孩子感到内心特别焦虑先不要害怕,因为它并非毫无用处,只要善于运用,可以使自己对考试的压力做正向疏导,最终使复习、考试如虎添翼。因此,可以适当促发一些焦虑,但时机要掌握好,因为过早促发会使人夸张了考试的威胁,一旦开始复习准备时,容易三心二意,反而随时会降低警报系统的敏锐性。但是,也不能太晚促发,否则容易造成慌乱,反而不知所措。有时,临考前一两天孩子不想翻书,就是焦虑降低的表现。家长可帮助孩子了解这一点,不必担心,不要自我责备,也不要听之任之。
督促孩子适量开展活动
如果搞疲劳战术,弄得筋疲力尽、心力交瘁,反而欲速则不达;如果满脑子只有书,那么考生即使坚持到最后说不定还是会“输”了一切。所以,家长可以建议孩子根据复习的实际情况,适当做些有益的、自己喜欢做的事,包括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家务劳动、交往活动等,这对于调节情绪克服焦虑、消除神经系统的疲劳、调整肌体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都很有好处。
科学地疏导孩子的不良感受
有些考生在考前几天会梦见自己考得不好,吓醒时已经一身汗。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其实不必担心,这是正常的现象。通常,在梦中去体验这种威胁,会使人逐渐获得自我控制能力,这也表示他的焦虑慢慢降低了。这种情形就像小孩子来到了陌生环境,产生不安情绪,他就会在游戏或做梦时,把感觉受威胁的情境搬出来,模拟似地尝试解决一番,以后就较安心了。
维护身体健康,杜绝意外
要特别提醒孩子运动时及在日常活动中,不要出现磕伤、摔伤、扭伤等意外伤害事件;要预防感冒,如已有感冒征兆,就让孩子多休息、多喝水、按摩背部,以免疲劳和病症累积,越临近考期越严重;还要叮咛孩子在外饮食应特别注意卫生,家长尽量为他在家中准备营养、可口、稍清淡少油腻的饭菜,这也能让孩子感受一份关爱及呵护。(作者单位: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