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教师发展规划 >> 正文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田淑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24 浏览次数:355 次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田淑华

 

1013号,我有幸参加了徐州教研室在邳州举办的高三一轮复习研讨会,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本次会议除了四位老师的现场教学示范之外,还有一场专家报告,其中提到了“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执行模式,是一项教学系统工程。如果我们将“活动单导学”模式比作“和谐号”动车组的话,那么它至少安装有四个主要动力系统,它们是:优秀的学习活动单、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符合学生认知的活动模型、基于管理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这实际上也就是“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筹划与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活动单”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记录活动过程与结果,分析得出活动结论并自我反馈的“菜单”化设计。从历史的沿革看,活动单是对“学案”、“教学案”、“导学案”的继承和发展,更强调教学的“活动”性和“单”的作用。

关于“导学”的界定,我们认为“导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事学习活动。其中:“导”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设计的活动单本身就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包含一切在课堂实践中,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科学知识,并形成个体经验的过程。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完全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设计,与一般教学模式不同,该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这些方面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相互关系,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规定与目标,只有认真部署、统筹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

“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技术关键,决定了学生活动的方向、方式,因此,自然也就成了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我市化学课堂“活动单”的基本结构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活动方案”是“活动单”的主体,活动方案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情,活动次数合理(一般来说不要超过4次)。活动方案要操作可行,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如科学探究、查阅资料、合作分享、演讲、讨论、竞赛、游戏、表演等。“活动单”研制实行组长负责制,其基本步骤包括:制定预案、任务分解、讨论定稿、反馈完善。

   2.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

班级学习活动小组是“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组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讨论的基本形式,也是提高学习效益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要充分发挥学习活动小组的作用,使其不仅停留在形式上,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⑴科学分组。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结合学校和班级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以48人为一组,同一组内的成员要相对稳定。

⑵推选组长。组长是学习活动小组的灵魂,是老师的帮手。学习活动小组成立后,每组要选一名具有较强组织能力、较高的责任心、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学习活动的管理工作。一段时间后,也可以实行组长轮值制。

⑶起好组名。由组长牵头,组织本组成员集思广益、凝心聚力,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以体现小组的团队精神和奋斗目标。

⑷合理分工。学习活动小组的合作学习有很多是常规性的,根据本组成员的个人兴趣、特长、意愿,以及合作学习的常规要求,对本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3.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

一般地,我们在每一个课题中设计34个活动方案,每一个活动方案下面还可以有几个子活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将每一个活动方案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来组织活动,而不是将子活动分开进行。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分配上,我们作了如下基本规定:教师连续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学生每一轮次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5分钟;每节课留给学生自己总结的时间不少于5分钟;课堂诊断、反馈与检测时间通常不少于5分钟。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基本活动模型

首先,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并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形成探究的驱动力。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很多,如讲故事、做实验、提问题、示用途等。

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活动单提供的活动方案,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较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

第三步,自主学习完成后,在小组长的统一组织下,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提出自主学习未能解决的问题,用“兵教兵”的方法,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学习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合作学习效果优异的小组,予以表扬。

第四步,在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对学习结果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代表结合活动单中的活动要求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通常可到本组展示区展示)。根据学科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展示的方式也不同,概括起来不外乎读、写、说、画、演、唱、秀、辩等,教师进行适时评价。成果展示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步,各小组内部或小组间对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纠正、补充,指出问题在哪里?正确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教师对活动结果进行情感性点评、对学生“自我完善”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解惑,指出将来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并注意引导学生将从活动成果中找规律,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科学理论与思想方法层面。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简约活动模型

简化后的模型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进行了有机整合,教师除了在“创设情境”和“点评提升”中发挥主导作用外,在其他环节中都是“旁观者”。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师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显著的重要作用。

 

关闭